10月26日下午,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Darren Smith教授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城市治理研究院的联合邀请,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1会议室发表了题为“英国人口地理变迁与治理进展”的精彩学术演讲。本次高端学术活动汇聚了来自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武汉)、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北大校内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交流活跃。Smith教授深入剖析了英国大不列颠群岛人口动态的复杂图景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与治理逻辑。会议由我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主持。
Smith教授的演讲并非孤立地呈现人口数据,而是构建了一个融合了历史纵深、空间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多维分析框架。他首先从宏观的历史趋势入手,揭示了英国人口在总量增长放缓背景下所经历的结构性转变,包括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与多样化,以及人口分布重心的空间重构。这些变化并非均匀地散布于不列颠的版图之上,而是呈现出鲜明的区域化差异特征,形成了所谓的“繁荣弧线”与“衰退地带”并存的格局。在数据分析层面,Smith教授展示了如何运用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大规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动态模型,精准捕捉并预测这些变迁的轨迹。他特别强调了跨学科研究方法,尤其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性,这也正是他所致力推动的研究范式。
演讲的核心部分聚焦于塑造当代英国人口格局的两大关键现象:移民潮与内部人口流动,及其与住房、土地规划和区域政策的深刻互动。Smith教授详细解读了国际移民,特别是来自欧盟及其他地区移民的流入,如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英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需求乃至文化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客观分析了移民带来的活力注入与潜在的社会压力,并指出脱欧公投后移民政策的调整正在重塑这一图景。与此同时,英国内部的人口流动同样充满张力,他早年提出的“学生化”与“绅士化”概念,在此次演讲中得到了更深入的阐释和实证支持。“学生化”现象揭示了高等教育扩张如何导致大量学生人口集中于特定大学城或街区,从而剧烈改变了这些社区的社会生态、住房市场和商业结构,有时甚至引发与原有居民的紧张关系。而“绅士化”则描述了中高收入群体涌入内城或旧城区,通过资本投入提升物质环境,但也往往导致原有低收入居民被迫迁离、社区社会网络瓦解以及地方文化特质消逝的过程。Smith教授通过曼彻斯特、伦敦、布里斯托等城市的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这两种力量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交织、碰撞,并成为理解英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转型的重要钥匙。
同时,在住房问题与规划用地政策方面,Smith教授提出其是连接人口变动与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他指出,英国长期面临的住房短缺,尤其是在经济活跃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不仅是人口增长和家庭结构变化的结果,更与复杂的土地规划体系、房地产开发模式、以及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紧密相关。人口向特定区域的集聚加剧了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推高了房价和租金,使得住房可负担性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他分析了英国规划体系在平衡发展需求、环境保护与社区利益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试图通过“棕地开发”、建设“花园城市”或新城扩建等策略来应对住房危机的努力与局限。这些规划干预措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精准响应特定地区人口变化的动态与未来趋势。Smith教授进一步将区域化差异置于讨论的中心。他对比了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全球城市区域所表现出的强大人口磁吸效应与高昂的运行成本,与英格兰北部、威尔士部分乡村及老工业基地所经历的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不足与公共服务萎缩的困境。这种核心与边缘、都市与乡村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不仅是市场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历史上国家政策资源的倾斜性配置。他强调了理解这种空间不平等对于制定任何有效的区域发展或人口再分布政策至关重要。
最后,就政策导向与治理演进方面,Smith教授做了更进一步阐述。他系统梳理了英国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在内,如何尝试通过移民政策、住房供给战略、区域发展基金、产业政策以及公共服务投资等手段,来回应或引导上述人口地理变迁。他评价了这些政策的得失,指出成功的治理往往需要超越单一部门的分割管理,走向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治理,并且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空间规划视角。例如,应对“学生化”带来的社区影响,可能需要大学、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制定学生住宿管理、社区融合与本地服务提升的综合方案。而对于萎缩地区,则可能需要探索适应精明收缩战略的治理模式,重新配置资源,提升留守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非一味追求增长。Smith教授特别提到,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已被英国政府及相关决策机构采纳,用于评估政策影响、优化资源配置,这充分体现了前沿学术研究对于现实社会治理的潜在价值。他总结道,英国的人口地理变迁是一部持续演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动态历史,其治理进程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的过程,未来的政策制定需要更加注重灵活性、证据基础和空间正义。
在互动环节,与会的中国学者与学生就中英人口流动模式的异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学区房”现象与英国“绅士化”的比较、数据驱动治理的伦理边界、后疫情时代人口分布的新趋势等议题,与Smith教授进行了热烈而富有启发的讨论。这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不仅深化了中方学者对英国及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地理与治理实践的理解,也为反思中国自身在快速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住房保障与移民管理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国际镜鉴。正如主持人在开场时所强调,Darren Smith教授作为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执掌国际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及两大SSCI Q1期刊的学术领袖,其洞察无疑处于该领域的世界最前沿。本次演讲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北京大学乃至中国相关学界与国际顶尖学术力量的对话与合作,为未来在人口地理、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知识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