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一)文化渊源:1932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创办山海工学团时提出了小先生制,即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这一理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社区小先生制传承内化于宝山本土文化的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实践理念,

(二)宏观层面:落实中央、市、区工作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不断推进少先队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

(三)微观层面:回应社区治理的经常性困境。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瓶颈问题和治理顽疾亟待破解。例如,社区参与渠道不畅(学生及家长有意愿参与,机制支撑较少),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社区服务基本等同于养老服务),社区动员面窄量小(志愿者老龄化严重),社区工作显现度弱(更多的上班族不知情、不领情)

2019年,宝山区将小先生制与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推出环保小先生。团区委联合区教育局、区少工委在此基础上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找准支点,将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精神与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创新社区治理要求紧密结合,形成了社区小先生制社区小先生制的参与主体是少先队员,主要是教育引导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家长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参与机制

(一)平台搭建:

区级层面:建立由区委副书记牵头、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少工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区文明办、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小先生制区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区少工委,具体负责运行指导。

街镇层面:做实街镇社区少工委,12个街镇社区少工委组成人员100%完成调整。街镇社区少工委指导每个社区成立少先队组织,目前,520个社区实现居(村)少工委和社区少先队中队全覆盖。

社区层面:坚持党建引领,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指导员,社区团干部负责实施,组建由社区团干部、学校辅导员、学生家长、骨干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以及共建联建单位人员等共同参与的社区辅导员队伍,具体带领社区少先队共同策划、组织、实施、监督各项活动开展。

(二)工作制度

1.研究出台《宝山区推进社区少工委实体化运作 加强新时代社区少先队建设的工作指引》《宝山区关于规范建立居村少工委的工作指引(试行)》等政策指引。

2.改变原来以文件布置工作的方式,建立工作提示制,累计发送工作提示29期。

3.总结提炼推广基层经验,提供活动工具包(保姆式教学,爱心跳蚤市场、公益捡跑)。

(三)具体实施

学校发放社区报到任务执行学校确认

(四)激励方式

通过分层评价和阶梯式激励,每年选树1000名银牌小先生和50名金牌小先生,并将社区小先生评定纳入红领巾奖章区级特色章范畴。

三、参与形式和内容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设计了社区小先生报到证,内含10个闯关清单。为防止任务目标虚化,也为了使社区小先生制被大家快速领悟和推行,设计出6大场景,分别是:劳动场景,强化打扫卫生、空间营造等劳动实践;社交场景,搭建亲子联谊、跳蚤市场等社交平台;教育场景,对标身边榜样,培养健康人格;文体场景,整合文体设施,强化文化熏陶和体育锻炼;安全场景,通过清理堆物、逃生演练等,强化生命安全训练;公益场景,引导少先队员担任小小志愿者,动员家长参与,培养公益情怀。6大场景的整合设计,有利于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和自我升级,让孩子们体验社会、感受生活。此外,整合区级资源,探索推出50场社区社区小先生亲子体验营、50场社区青少年生命安全实训、100场社区亲子趣味运动会、1000场社区公益集市等,导入街镇和社区,丰富社区少先队活动。

    

图1 杨行镇福地苑一居“社区小先生”参与我要学先进闯关任务    

四、参与成果

(一)创新社区动员方式。因各种条件限制,社区动员问题有待破解,特别是在基层治理、人文创建等方面,急需建立家、校、社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工作体系,促进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小先生制的推行,让7.8万余名少先队员到社区参加闯关任务,带动11万名家长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卫生清洁、堆物清理、楼组建设、志愿服务等社区公共事务。

    

图2 “社区小先生”化身消防卫士    

(二)改善社区服务供给。由于社区小先生制在少先队员和家庭中的巨大牵动优势,吸引了各方参与。目前已有2家基金会、5家社会组织、4家企业、1所高校参与到社区小先生衍生出来的楼组小先生、社区公益集市、国旗下成长社区小先生亲子实践营、小先生关爱老宝贝生日会、食安小先生、小先生亲子运动会、高校社团结对社区小先生等8个项目中,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75.5万元,源源不断向社区团组织配送活动,为社区团组织赋能。

    

图3 社区小先生”参与老宝贝生日会    

(三)取得柔性治理成效。社区小先生制方案形成之初,就坚持需求导向、队员主体,采取系统化设计、组织化推进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参与,减少了社区冲突,增加了社区温情,近3500户独居老人和孤老得到经常性探望,新增2万余户家长常态化保持楼道无堆物。将共青团为党育人主责主业与宝山四个城区建设紧密结合,得到了相关部门、街镇的积极响应和真心支持,做到了队员受益、家长乐意、社区满意。

    

图4 高境镇泰禾红御社区“社区小先生”参与堆物GOGOGO    

四、经验总结

(一)探索了系统型社区治理方法。社区小先生制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做到自上而下建构体系、自下而上链接需求、横向联动整体推进,从方案设计、推行、资源整合等各环节,都坚持系统论、找准契合点,大幅降低社区治理成本。

(二)突显了与社区共同成长。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注重系统策划,而非单纯项目策划;注重模式创新,而非单纯形式创新;注重培养青少年健康成熟人格,而非单纯提供服务。

(三)明晰了社区共同体建设推进路径。社区小先生制的推行提供了四个方面参考路径。一是需求共同体,找准工作支点,获得广泛支持。二是利益共同体,通过小手牵大手,推进各项顽症治理,将公共意识、规则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情感共同体,融洽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家社关系。四是文化共同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陶行知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公益文化、志愿文化等融合,培育向上向善向好的社区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