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主要动因
基层工作者在台账业务中负担沉重,需应对市级、区级大量信息核实与采集任务,流程繁琐,成本高昂。当前,数据多以表格形式散存于个人电脑,缺乏有效积累与信息化管理,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报表工作繁重,亟需革新以释放效率,促进社会治理效益。
基层还面临信息化难题,需录入多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但数据一旦上传即成部门资产,基层难以复用,形成“数据孤岛”。报表填写尤为凸显此困境,与基层信息化滞后紧密相连。
本项目旨在通过“基层一张表”项目,不仅减负报表,更着眼基层信息化全局改革。项目旨在构建数据积累与高效利用机制,减轻台账填写负担,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图1 基层信息化问题分析
二、基层一张表的解题做法
定位是基层组织的自主数据业务化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利用数据的综合平台,主要有基层治理数据库、基层一张表模型、工作台账、智能填充工具库等组成部分,以实现基层数据的采集、梳理、利用、更新的完整循环。
基层治理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通过对基层人、房、企业、设施等实体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形成基层组织的“数据家底”,帮助基层搞明白辖区内有多少人、多少房屋,进而理清人房关系、人人关系。基层治理数据库是基层一张表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
基层一张表模型是数据应用的核心,模型整合了基层治理数据库和工作台账填报数据,以各个实体的唯一身份标识作为主线,在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中进行串联,通过单一身份标识可以查询到该实体在各种活动中的数据记录,融合同一实体在基层工作中涉及的各类数据,形成“一张表”,具备提供某个主体的全量基层活动数据的能力。
图2 基层一张表模型数据整合思路
工作台账作为基层工作界面,是使用一张表数据的媒介,通过对“我的电脑”和excel的拟态模仿,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低学习成本的表格工具,适应不同地区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使用水平,提升了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图3 以拟态方式构建的系统界面
智能填充工具库与工作台账紧密配合,在各种填表场景中,实现表格的智能填充、智能制表,推进了数据的有效复用。基层可以基于工作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一张表的数据能力应用到各种工作场景,用户的主观能动性会赋予本方案较强的生命力。
图4 智能填表实现过程示意图
另外,基层一张表方案注重数据模型的生长,强调不断融合新的数据,并积极整合上级部门共享的数据,使模型始终保持更新,避免数据停留在“某个时间”,对基层工作有长期持续的实际作用。
在智能填表领域之外,基层一张表模型内的数据的利用潜力也非常大,例如业务部门可以直接按需取用,从而在报表源头减少了数据采集任务的产生;又如,基层日常工作中有大量需要数据辅助的场景,可以积极利用一张表模型,形成减负应用,对各种工作进行赋能,全面提升基层的工作效率。
图5 基层一张表运行模式
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填表负担后,基层一张表的整体方案会为基层搭建起完整的数据中心,使基层组织能够参与到全市的政务数据一体化建设中,在未来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6 基层信息化的完整规划
三、基层一张表推广和获奖情况
基层一张表已在全国多地成功落地,显著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并荣获多项行业大奖。烟台市通过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整合四级数据,实现“应归尽归”与“应返尽返”,大幅缩减基层报表与填报工作。该平台在数字中国峰会上获评“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无锡市经开区则依托智慧城市数据中台,建设数据填报系统,简化流程,实现数据一键导入、融合与生成,全面推广至38个社区,荣获互联网大会特色案例奖。此外,基层一张表还荣获“中国好技术”称号,彰显其在基层信息化治理中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