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日,主题为新技术 新智慧 新城市2019中国城市治理创新论坛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3342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和中国城市治理创新联盟主办,浪潮集团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浪潮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济南市工信局、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电投集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各领域的顶尖专家,从新技术、新智慧到新城市,就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与前景展开了深入交流。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院长助理包雅钧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此次论坛,受益良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俞可平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词,表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我国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但也面临诸多治理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或者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关注三个要素,分别是人、制度、工具或者技术。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又涉及整个治理体制,同时工具的现代化也十分重要。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陈东升认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完善和强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从浪潮集团多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经验出发,指出仅依靠治理工具的创新并不够,还须结合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的创新,共同推动政府的全面创新。中国城市治理创新联盟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高端智库,有利于借助各方优势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教授结合所带团队从事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了智慧网格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智慧网格分别从数字化管理、闭环式管理和动态化管理三个方面凸显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城市管理之间的区别,只有基于技术支撑及管理模式的改变,精细化才可以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基础的空间单元越精细越小越可控,精细化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智慧网格推进城市精细治理的可行方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党安荣教授延续陆院长的精细化管理议题,发表了题为面向美好人居的智慧城市规划演讲。基于美好人居的内涵界定,思考如何展开智慧城市规划以及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坚持五大原则、考虑五个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考虑不同的空间尺度三大方面认识美好人居的科学内涵。其次,在公共服务方面,无论是从城市群到城市,还是街区、小区到楼宇,智慧规划都要以人为中心,考虑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通过智慧规划来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并解决智慧规划中做定量分析的问题。最后,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规划,不能唯技术论,需要从全社会角度来分步骤、有重点地构建一整套服务体系来支撑未来的智慧城市规划。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从新自由主义的经典城市治理理论、联合国人居署的全球治理运动、公共服务的变化、治理主体的变化以及城市治理的方法五个方面发表了观点,重点提出数模、标准化的现代城市服务体系、建立基于5GIPC6的部件通信协议、新型的物联网平台等13个在十四五期间可能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徐志发所长就区块链赋能新型智慧城市的方向、脉络、逻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新型智慧城市具备分级分类与分城实施、集约融合、数据驱动以及技术创新四大特点。在此基础上,区块链能通过加速数据流通共享、全程管理、惠民服务、精准治理多点突破以及生态宜居等方面贡献力量,并结合产业和国家政策提出了区块链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济南市工信局汲佩德局长从济南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出发,介绍了济南智慧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体会。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超前,并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基本目标。同时,突出政府服务、城市治理、民生需求、经济发展四大领域的统筹协调,借助云管端的物理构架增强企业和社会的获得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产业促进和坚持共建共享的四项原则。

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唐斯斯副主任在充分肯定徐志发所长所提观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全国275个地级市、50多个县级市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评价工作。其核心工作,即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最重要的是惠民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政务服务、交通服务、医疗教育、城市就业,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帮扶服务等方面。同时,如何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的精准化以及指标体系中如何体现生态宜居也是评价工作的重点。从结果来看,城市群整体带动区域融合、市民体验等方面成效初显,但在就业、医疗、政务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浪潮集团姜振华副总裁立足浪潮集团的工作实践,认为打造城市治理或者政府治理的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模式,即共建共享共治;二是抓手,包括基础治理、数据治理和业务治理;三是方法,涉及定规划、立标准、抓评估三个维度的内容,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左美云教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介绍了智慧健康养老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会上网和不会上网的两类老人,提出了要提供人人交互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两种服务提供模式。基于当前市场上已有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关于人工智能产品怎样增强一些适老化的设计,以及区块链如何参与智慧健康领域的发展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共建的未来交通研究中心的主任吴建平先生在上述与智慧城市相关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城市的概念。介绍了虚拟城市搭建所需用到技术,由此引出了城市仿真的概念。最后介绍了智慧仿真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等内容。重点强调了两点:第一,真正实现智慧化,必须要专业人做事,无论是医疗、教育、交通还是能源,都需要由专业的人来做;第二,数据是智慧的保障,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但是数据和智慧又是两件事,数据本身不是智慧,需要经过智慧化的挖掘、分析,经过变成有用的东西,它才叫智慧。

国家电投集团科技研发总监范霁红强调,能源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建设智慧城市,与能源的使用方式和效率紧密相关。前提是需要构建一个全面感知、全面互联、智慧的分析以及进行执行和操作的能源系统。对所有能源形态进行智慧+N的智慧系统管理,用智慧能源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水平更高、环境更好的智慧城市。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邬伦教授从智慧城市的理念与时空大数据的地位、时空大数据建设要点及实例以及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城市应用发展愿景三个方面进行了演讲。重点介绍了称为智慧城市的底座的智慧城市云平台,它使得时空大数据的充分利用称为可能。但时空大数据的建设缺乏支持库,需要在三个方面获得提升:一是泛在感知和实时监测一定要实时动态的数据;二是从数据中要能挖掘出知识,能支持智能的预测和模拟的仿真;三是要把城市形成一个综合态势的研判和智慧决策的能力。

包雅钧研究员做了论坛的最后总结,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智慧的开启,定能打造更具智慧、更有温度的城市,我们同胞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