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多规合一”与城市治理创新研讨会在浙江省开化县醉根山房国际会议中心青松厅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会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共浙江省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经济日报社、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衢州市资源规划局的专家学者以及开化县的领导与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约40人齐聚一堂,畅谈开化县的城市治理创新经验与未来发展。会议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秘书长包雅钧研究员主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俞可平教授表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当前,城市治理领域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好城市特色文化保护与市场开发的关系,三是如何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要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必须完善规划体系,推动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还应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创新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建立新的城市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等。
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认为,通过规划管理和利用好公共资源,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在推动城市规划的落地过程中,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强化区域规划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运营平台、城市产业集群专业化运营平台、城市资产运营平台等。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宋磊针对“两山”转化问题,认为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价值”这一核心,核算当地生态保护公共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求从更大范围解决目前开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探索在省市甚至更广范围内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置换补偿机制。最后,未来需要进一步做好机构整合和权责梳理,推动政府效能改善和优化。
中国农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世峰高度认可开化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中推进生态管理的工作成果,并为开化的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是发展生态大旅游,建设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生旅结合和农文旅乡结合的旅游项目,借助论坛、会议等形式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并探索博览会类型项目与乡村振兴结合,提升城市治理层次。第二是发展循环产业,推动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许景权说,城市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治理效率。过去一些地区不同领域之间规划“打架”,比如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对于地块定性不同,常常导致许多重大项目难以落地。而“多规合一”改革理顺了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通过促进规划期限、规划内容、规划程序、专项规划之间的统一和衔接,有效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猛认为,各地“多规合一”改革推动了审批流程的再造和数字化水平,未来还应推动大数据更深层次的应用,用大数据为城市治理赋能。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蓝蔚青认为,当前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的目标和着眼点,不仅仅是改善城市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还要加强社区治理,推进居民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浙江省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副院长李燕同样认为,在县域层面推进城市治理,离不开优质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国权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城市规划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城市治理是一个整体,在规划上要打破“条块分割”的问题,要把“多规合一”和“最多跑一次”结合起来,发挥好政策的协同作用。
与会专家还表示,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关键是要确保城市各项发展规划有效落地。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工作室主任李利、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副院长董春升、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所所长赵家恒等专家认为,城市规划目前正在走向精细化、高弹性,在城市功能的设计过程中应留足弹性和未来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制定更加精细化的配套管理体系,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实现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从“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和“管理红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