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

 

工作简报

【2024】第 21 期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办公室编          2024年11月27日

                                                                                    

 

※ 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主要学术交流活动

5月29日-6月11日,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分别赴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进行访问交流,并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肯雅塔大学法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访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期间,俞可平教授到访了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院,还与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大使馆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为全体使馆人员作了题为“全球治理的价值及其冲突”的学术报告。

6月29日,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在深圳大学出席第三届“中国特大型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题为“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演讲。

7月2日,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出席罗豪才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致辞。

8月29日,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会见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张佑宗教授。

8月31日,我院院长俞可平教授会见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同志、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原副主任于幼军同志,并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座谈。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参加市长智库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6月6日,市长智库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福州市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曹金彪出席并讲话,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贤德致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福州市副市长郑鸿,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明炫参加。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全河主持会议。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参加此次会议,被聘为专家委员,并作为宜居组组长进行发言。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提出进一步推动宜居城市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宜居城市能力建设。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着力推进城投公司、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战略转型,发展建筑新质生产力,打造可持续城市运营商。要从开发建设商向城市可持续运营商转变,真正使城市建设运营可以降本增效,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要借鉴法国万喜等先进工程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实现从项目公司制向以城市资产类型为业务条线的组织结构转型,要实现从建筑为主的业务向资产管理、设施管理、物业管理以及产业业态集成管理、数据运营、社区运营等综合运营转型;要实现从匠人向城市经理人的人才转型;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力争达到世界一流的全球城市运营商,让城市星球更宜居、更美好。

会上还颁发了市长智库专家聘书,审议市长智库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2024年度工作要点等。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受邀参加 “热线发展与治理创新”年度论坛(2024

6月28日,“热线发展与治理创新”年度论坛(2024)在厦门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承办,活动得到中国经济信息社、《民心》杂志、政务热线发展联盟的支持。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受邀参与此次活动。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以《从接诉即办到共同治理:福建省12345政务热线改革创新实践》为题,从“福建12345政务热线研究进展与发展难题”“福建12345政务热线的创新与成效”与“福建12345政务热线的未来”三个层面对福建省12345政务热线进行梳理,提出政务热线创新总方向是从诉求驱动的压力型体制向人民中心的价值共创型体制转变,总结了福建政务热线工作的特色做法和现实成效,将尚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并对政务热线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众多领导和专家们就数智化时代下政府热线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与公共治理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论坛主要聚焦政务热线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与交流,不仅为未来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也为政务热线的转型发展与效能提升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对推进我国公共治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李春奎局长率团来我院交流座谈

8月3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李春奎局长率团来我院访问交流,我院院长俞可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我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耿德红等研究院有关人员在101会议室与来访的重庆市城管局局长李春奎以及有关处室负责人以“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座谈,会议由耿德红主持。

李春奎局长对北大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说明了此次来访的目的。据李春奎局长介绍,今年422日到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对重庆提出了四大任务要求,其中包括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重庆市城管局是承担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部门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共同牵头成立专班编写以“1185”为具体思路的《探索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高的学府之一,特别是专门设立了城市治理研究院,且为重庆做过“大城三管”的课题,因此专程来研究院向北京大学各位专家教授请教对于大综合一体化的理解,如何以立足重庆实际,全面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探索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俞可平院长对李春奎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研究内容。俞可平院长表示,超大型城市治理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具有战略引领作用,而且对整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和典型意义,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建立指标体系,针对当前超大型城市面临的“城市病”和治理难题,科技向善是城市治理工具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他分别从城市治理改革的科技向善、科技维权、信息共享、评估指标四个维度阐释了特大型城市的治理规律,对重庆超大型城市探索提出4点建议:一是关注城市运行防控和应急治理;二是关注城乡差距、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三是将网格化管理变成网格化服务;四是市民至上,突出为市民服务意识。

随后,与会人员针对重庆超大城市治理进行了交流研讨。

重庆市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法制处罗鹏处长对《探索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研究报告》进行了简要说明。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供水节水处彭冠英处长介绍了重庆市在超大城市城市供给水全周期管理和供水的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实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陆军院长阐述了超大城市治理基本原则与一般规律,就如何进一步打造超大城市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从重庆的历史地位、战略高度以及新时代承担的责任看,打造一个示范区的总目标高度不够,建议明确多维度建设目标;二是建议将党建引领提到总目标或关键抓手中;三是建议将经济作为超大城市的驱动力或支撑保障模块;四是如果要作为政府指导工作意见出台,建议明确报告逻辑,驱动、传导、保障、支撑;五是建议重视区域协同治理,通过成渝双城都市圈的对接,川渝西南大后方的打造,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综合治理建设以及改革。

浪潮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院李春光博士认为超大型城市作为一个空间主体,可以通过基础设施互联感知技术和大模型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设施、市民、企业的互动互联,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感知、科学运营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数据资产+大模型”基础上建设形成城市智能服务“新入口”。浪潮云重庆中心副总经理闫淑杰分享了浪潮作为厂商参与数字重庆改革的经验和感受,表达了愿意继续配合政府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化,深度参与数字重庆建设工作,运用人工智能优势,响应市级揭榜挂帅机制,与政府深度合作,做好服务支撑工作。

座谈会最后,耿德红表示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并通过举办“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评选、全球城市文明论坛等活动,建立了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库及全球超大城市数据库,希望可以在“大城三管”课题合作的基础上,在超大城市治理领域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市城管局的合作,成为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优秀案例及典范。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在“第二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对话”会上发布《2024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

9月20日,“第二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对话”会议在京举行。大会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主办。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在“第二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对话”会上发布《2024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沈体雁教授表示,未来《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将持续关注探讨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化和外部冲击对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为研判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报告》采取可计算产业集群、产业大模型、和产业知识图谱等理论和方法,按照集群思维、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对全国氢能产业链集群发展水平进行观测、评估和分析,梳理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和机遇,聚焦面向2035年世界氢能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热点,重点回答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氢能行业发展的规划与经验、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机制与路径。

《报告》指出,中国氢能产业在得到政策强力支持下,发展不断提速,国产化趋势持续加强。当前中国主要的氢能制储运氢正朝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液氢及管道输氢方向发力,核心技术不断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助力行业各个环节降本增效。

《报告》认为,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集群正从示范验证、产业培育向市场驱动发展的关键拐点跨越。经过示范验证、产业链培育和示范驱动转换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氢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三大氢能产业集群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在关键技术、装备制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绿氢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速。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创始副院长孙宽平研究员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要职

据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消息,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被选举为研究会理事,创始副院长孙宽平研究员被选举为副会长兼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2月,是由民政部批复成立并主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也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重点联系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汇聚了来自各级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一批领导干部、知名学者和业内专家,以 “助力中国之治、贡献中国智慧” 为使命,以“理论研究阵地、专业培训基地、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合作窗口、咨政建言重镇、咨询服务中心”为职能定位,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服务,致力于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特色高端智库。

自成立以来,成功主办了六届“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两岸城乡社区服务交流会等大型活动,成功搭建了全国性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得到民政部领导批示肯定;承接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及咨询服务项目,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创办学术期刊《社会政策研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目录;牵头开展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此次沈体雁教授和孙宽平研究员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要职,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在社会治理领域学术成就和贡献的认可,也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在社会治理研究方面与研究会的深入合作,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在甘肃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对“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在今年甘肃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提出对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如下)。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安全战略要地,民族复兴黄金宝地。“十四五”期间,围绕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大行动,着力做好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五量文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亮眼成绩。

十五五期间,甘肃应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和地方知识优势,抓住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智能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施全域数智化转型和产业精益化创新战略,大胆探索中国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努力建成国家绿色新能源走廊、智能算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走廊、实景三维经济走廊、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和世界文化遗产数字治理中心,打造中国西部新质生产力强省!

一、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智能算力优势,将甘肃建设成为国家绿色新能源走廊、智能算力走廊、实景三维经济走廊和人工智能产业走廊。

1、建设国家绿色新能源走廊和智能算力走廊。

2、建设实景三维经济走廊。

3、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走廊。

二、挖掘地方知识潜力,实施精益创新战略,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走廊

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替代人的脑力和算力,但是不能替代人的经历、经验和知识。只有把人的经验知识和海量数据资料同时给大模型,才能得到可预期的计算结果。千百年来,甘肃人民长期生活在甘肃这片具有独特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土地上,积淀了非常丰富、独特而有价值的地方知识,如民族生物医药、节水保水、用风用光、防沙固沙等方面的知识。采取现代的知识图谱技术和大模型技术,深度挖掘利用这些地方知识,推动地方知识和传统知识的现代化、数字化和产业化,是甘肃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建设西部国际医学中心,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建设现代化国防工业基地,打造世界级国防工业集群。

三、抢夺话语权,讲好世界语,提升软实力,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数智治理中心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202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抓住了可持续发展安全文化遗产三个重要的世界语、三个全世界最重要的关切和最大的共识。甘肃作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核心区,具备了采取数智技术和新质生产力提升软实力、打响世界级地区品牌的有利条件。

1、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数智治理中心。

2、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区。

总之,把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与规律,发挥甘肃绿能智算知识数据新优势,实施全域数智化转型和产业精益化创新战略,力争在十五五期末建成中国西部新质生产力强省,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应邀参加“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能力提升活动”并进行专题授课

2024年10月22-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能力提升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萍进行开班致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相关负责同志等百余人参加活动。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会上进行专题授课。

沈体雁教授做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建设运营模式》为主题的专题授课,从学理和实践结合角度讲解了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的建设运营模式。他指出,第一,要不断总结集群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集群促进组织(CPO)能力模型:五力模型。他强调需要提升认知力,探索把握集群发展规律,并提出凡是有竞争力集群的地区,区域经济绩效整体表现都好;凡是区域经济发展长期表现良好的地区,一般都具有1个或数个竞争力集群。第二,要不断优化集群促进组织功能,建立和完善集群促进组织业务模型:六大功能。他深入剖析了构建平台+生态+机制+服务+数据+信用的六位一体生态体系,认为应通过一网共治价值共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把物理空间和城市的社会生态有机融合,让天下没有难以提供的公共服务,没有难以治理的城市和社区。第三,要不断提炼集群治理模式和开发集群治理工具箱,建立和完善集群计算模型:七步法。探索中国式未来产业发展模式以专精特新群为特征的精益创新模式;探索中国式现代产业治理体系超大规模集成制造+聪明的专业化。

活动通过政策讲解、专题授课、观摩学习、实践交流、典型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充分研学了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发展壮大、能力提升的路径,对助力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更好服务世界级集群建设,探索我国第三方组织发展之路具有积极作用。

                                                                                                

 

 

 

报: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

发:研究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各部门、各项目部

 

  责任编辑:胡晓珊                                    签发人:耿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