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下午,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春晖,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喻中文,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宏卿等领导带队到访我院座谈交流,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等专家学者参加交流,双方围绕特大城市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智能体赋能城市管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宏卿指出,长沙作为管理人口达1000多万的特大城市,城市管理上面对“人少事繁”的现实挑战,坚持规划引领与标准先行,完善法治化、制度化保障,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协同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以科技赋能打破数据壁垒、拓展应用场景,努力实现精细化、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喻中文介绍了长沙市自去年9月起推动12345热线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表示当前正探索从被动响应转向“未诉先办”。

随后,马修军副院长分享通用智能体创新生态与社区治理相关内容,重点分享了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突破,其研发的分布式智能交通体系已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落地,可通过AI动态调控红绿灯,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刘伦介绍了构建现代化人民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她提出以“价值共创型人民城市体制”为导向,构建涵盖党建引领、治理实效、群众评价的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张洪谋分享了热线智能化处理、热线时空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

交流环节中,沈体雁教授指出,长沙在12345热线划归社会工作部管理、城管与社工部门协同联动等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为特大城市治理提供了“长沙样本”。针对长沙提出的治理需求,他建议以一个区为“示范点”,先行开展三大工作:一是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责任谱系,厘清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在城市管理中的权责边界,破解“城管部门大包大揽”困境;二是研发 “智能体驱动的分布式治理系统”,将交通管控、垃圾分类、楼宇治理等场景的规则转化为可训练的AI模型,通过“智能体自动响应+人类监督优化”模式,缓解人力不足压力;三是建立跨区域横向对比评估机制,将长沙治理实践与其他超大城市对标,提炼可复制的“长沙经验”。

最后,周春晖副市长表示,长沙作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网红城市,既有“房价低、医疗教育水平高”的独特优势,也面临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此次与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交流,期待双方以具体课题为切入点,尽快推动特大城市治理中民意诉求办理改革、基层治理效能评估等项目落地。

此次座谈不仅搭建了长沙与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常态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同时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