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长沙大讲堂” 在长沙市会议中心举行。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受邀“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和治理创新”为题作专题讲座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以及在职市级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各区县(市)、省级以上园区有关负责同志,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群团组织、市属高校、市管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讲座。

沈体雁教授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五个转变、五个注重”的发展总路线。对长沙城市发展阶段特征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长沙已实现规模、能级、品质的跃迁,成为中国特色超大城市,但也面临“大城市病”及城市竞争、产业竞争、人口竞争“三个夹在中间”的挑战,亟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沈教授围绕聚力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长沙样本,重点阐述了长沙建设 四个全球中心城市 的定位与路径:一是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之城:依托中西部最大算力中心、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优势,推进公共算力中心建设、数据跨境流动改革,打造 长沙模谷,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全球智能建造中心城市:立足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五龙出海” 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打造EPCI总部基地、智能设计基地,建立全球智能建造标准,将城市运营纳入 一带一路” 倡议,赋能全球城市复兴。三是全球城市治理创新之城:借鉴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经验,结合中国超大城市治理实践,提出构建平台+生态+机制+服务+数据+信用” 六位一体体系,推动从 压力型体制” 向 价值共创型人民城市体制” 转变,打造一流物业城市运营商。四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聚焦湘江科学中心、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等科创载体,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建设全球研发外包基地、订单式研发基地,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链。

针对长沙发展,沈体雁教授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构建“五好城市模型”(好治理、好产业、好空间、好生活、好市民),强化智库理论支撑;二是建立现代化城市规划体系,推动规划数智化转型;三是探索微利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破解旧区改造难题;四是提升产业集群治理能力,推动集群生态化、数字化发展;五是强化省市协同,形成体系化推进格局。

整场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为长沙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了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