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邀请,7月3日下午,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杨宁等一行四人参加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构想”主题沙龙活动,与来自城市规划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围绕“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与治理方式”展开深入研讨。
下面是参会专家的精彩发言节选: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当前,城市数据的庞大积淀规模、与城市生活无处不在的关联以及对城市状态的实时映射等特征,使之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数据资源的价值需要通过传导、分析、计算技术的支撑来体现。城市大脑可以作为挖掘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发展现状和运行规律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今后应当像规划城市土地资源一样规划城市数据资源,像处理城市垃圾资源一样处理城市数据资源,像规划城市电力设施一样规划数据处理设施。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发言
于静(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管理中心副主任)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背景下,今后住房城乡建设部管理职能中将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权责的重要性。建设部正在探索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也希望通过加强与城市大脑这样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的合作,共同探索整合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综合执法等功能需求的大城管平台,使之更加符合未来城市管理的构想。
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管理中心于静副主任发言
沈体雁(北大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城市公共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最优分配就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省级层面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城市内部其他复杂系统之间的协同制度设计,协同应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使用、维护的需求处理能力,使之成为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交易管理的统一平台,真正意义上解决城市公共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管理。
我院执行院长沈体雁发言
陈桂秋(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城市大脑”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必须要建立在未来城市是怎么样的构想之上,必须要建立在有血有肉,有空间形态、交通形态、城乡关系、产业结构的状态变化的判断才能紧密结合,也就是一个“城市底盘”的概念。未来城市不仅在城市的交通出行方式、通讯连接技术、能源利用成本、分时就业体系、智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同时,在城市整体结构、街道空间使用、社群关系组织及个人发展路径等方面也将充满无限的可能性。而这些丰富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充分采集、充分集成、充分计算、充分应用的城市数据支撑,这是城市规划工作者跟城市大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基础。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桂秋院长发言
同时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管理中心遥感业务管理处副处长杨柳忠、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宁、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孔万峰、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副主任周金晶、衢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范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晓光等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专家分别从“IT思维”向“DT思维”转变、城市数据资源规模和处理能力、城市长期发展等不同角度发布观点,深入讨论。